我國大約有24000個鑄造企業。與發達國家相比,企業專業化程度低,集約化程度低,勞動生產率低。中國的人均年產量為10噸,個人勞動的高生產率為30噸。美國和德國為46至60噸,日本為60至85噸,差距明顯。在中國,每座工廠的鑄件年產量超過500噸,而日本為4700噸,德國為4300噸,美國為4280噸。與發達國家相比,鑄造模具,性能,匹配性和可靠性要低得多。許多關鍵零件和3d模具需要進口。在中國,鑄造模具業正處于發展期,并具有良好的前景。大型國外鑄造企業通過直接投資和并購增加了對中國的投資。一方面,它提高了中國鑄造業的整體水平;另一方面,它也提高了國內市場的競爭程度。未來,砂模鑄造行業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展:
1.以機床工業,能源工業,石油化工和海洋工程為主要目標,以重,高,大,難為特點,對主要技術裝備和鑄造模具進行了基礎理論研究。數值模擬,物理模擬和專家系統的發展使鑄鐵技術從“經驗”轉變為“定量”。 2.以汽車工業,航空航天工業和核能工業為主要目標,并以強化和增韌,輕便,精密,高效為特征,開發新型砂模鑄造材料。新技術研究。3. 為了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率,增強中國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,對鑄造工藝自動化,3D打印技術以及集成制造技術進行了研究。 鼓勵對鑄造技術應用的基礎理論進行研究,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。 4.大力發展專業,現代化的企業,提供鑄造加工材料及砂模鑄造材料。 5.發展綠色精鑄,加強鑄造過程中環境污染的控制,加強砂模鑄造材料的再生和再利用。